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如何打好“精准牌”,更好地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找准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最大限度发挥比较优势
曹妃甸海边迁来首钢京唐公司,沧州盐碱地上建起北京现代汽车城,张北坝上崛起云计算数据产业集群……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我省把产业承接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四年多来,已累计引进京津项目15560个、资金1.5万亿元。
“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必须在协同协作中开掘释放优势潜能。”全国人大代表、唐山市市长丁绣峰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布局下,各地必须找准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最大限度发挥比较优势,在发展中服务,在服务中发展,借力京津撬动存量变革、增量崛起。
丁绣峰代表说,唐山作为一座百年沿海工业城市,既是沿海地区最靠近京津的城市,又是京津冀区域港口优势最明显的地方,在对接京津中有着区位和交通、产业基础、政策和成本、服务功能等比较优势。
据介绍,瞄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加速转移特点,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唐山提出的10处要求,该市全力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科技成果到唐山产业化、与北京企业开展品牌及股权合作等方面率先突破。2014年以来,唐山已谋划实施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493项、完成投资1150亿元,引进京津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293项。
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衡水市根据该市特色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明确提出打造京津冀创新引领示范区,把衡水建设成为高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我们将以‘中科院+’‘院士+’等四个‘+’为抓手,在打造京津冀创新发展和产学研合作基地上实现新突破。”全国人大代表、衡水市市长吕志成说。
吕志成代表介绍,衡水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攻方向锁定为以中科院为核心的高端科技资源,依托中科院衡水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规划建设了总投资28亿元、占地730多亩的衡水科技谷,与中科院所属的过程工程研究所、工程热物理所、微生物研究所、信息情报中心等12家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今年,衡水将完成14项院企产学研合作项目,预计年增产值超过50亿元。同时,以中科院新能源新材料钒钛全系、空气能热泵、超级计算中心等为重点,全力推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3年内产值有望突破500亿元。
据介绍,目前衡水已建成12家院士工作站,与韩布兴、张懿、汪懋华、康绍忠、杜善义等21名院士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在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骨干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衡水还将大力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争取建成20家院士工作站。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武义青认为,搞好区域内产业“大挪移”,必须科学规划产业定位,牢牢把握三地产业分工特别是制造业分工,积极开展高端高新产业转移对接,实现产业互通有无、有效互补。“只有这样,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事半功倍,河北才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速提升产业层次和经济发展质量。”
精准打造承接平台,有序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协同发展
精准打造承接平台和载体,是我省高效、顺畅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基础。武义青委员认为,京津产业转移项目既有异地安家的现实需要,又有改造升级的需求,只有为这些项目精准打造承接平台,才能让项目顺利落地。
丁绣峰代表介绍,唐山积极打造京津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强化顶层设计,探索建立了“机制协同、产业协同、公共服务同城化”的产业对接新机制。京冀曹妃甸和津冀芦汉两大协同发展示范区已成为京津产业转移的集中承载地。
在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今年以来,金隅·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产业园、中林集团曹妃甸木材产业园等项目成功签约,LNG接收站应急调峰保障工程开工,北京城建重工新能源汽车项目竣工投产。在芦汉协同发展示范区,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先行试验区范围基本确定,一批以绿色环保建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农业、现代物流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京津家具创新产业园、印刷产业园、东丽工业园、环渤海家具园、北方商用厨具科技产业园正在建设中。
下一步,唐山将以两大协同发展示范区为引领,加快引进好项目、好产业和优质生产要素。特别是要瞄准京津创新资源密集的优势,持续推动京津孵化、唐山产业化协同创新,以科技创新激发产业转型新动能。
去年12月,京津冀三地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初步明确“2+4+46”个平台,引导创新资源和产业向这些平台集中。
我省代表委员认为,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疏解和承接,更加体现出一体谋划、统筹考虑态势,三地产业协作正迈向深度融合。他们建议,今后三地要围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土地供应保障和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增强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承接平台吸引力。同时,三地还要加强对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平台及转移项目的统筹管理,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发展的局面。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籍涛说,无论是产业转移还是非首都功能疏解,都涉及人员的流动,而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水平,往往会成为有关人员选择生活和工作地域的关键考虑因素。
籍涛代表认为,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的协同乃至均等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应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明晰界定基本公共服务协同的具体范围,做好公共服务项目推广的规划和设计。具体实施上,可首先推行受益面较广的环境保护、交通基础设施等普惠型项目,之后再逐步涵盖到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教育等较为复杂的公共服务内容。
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只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强化人才资源支撑,不断改善平台承接产业发展环境,京津冀产业一体化将会逐步从偏重单方面转移疏解向更加注重区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全区域优化产业布局方向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