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大会首页->会场内外
起草组揭秘 | 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历经哪四次重要会议讨论?
作者:     来源: 新京报    发布时间: 2018-3-5 15:32:48
 

  今天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每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是重头戏。它既是过去一年的成绩单,也是新一年的任务书,社会各界非常关注。

  作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创新和亮点?《报告》起草经历了哪些过程?近日,在国办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的会议上,《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副司长马志刚讲述了《报告》的起草背后的故事。

  “《报告》的诞生”

  重要措施都要逐项分解落实

  政府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哪些内容会写入《报告》?标准是什么?据马志刚介绍,《政府工作报告》是一年政府工作的规划图、施工图,是最权威的指导性意见。《报告》中写什么,哪些着墨多一点哪些少一点,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列入《报告》的重要措施,要逐项分解落实。年底还将通过媒体公布《报告》量化指标任务的落实情况。

  马志刚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对《报告》的起草工作非常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前在多次会议上,对《报告》起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报告》起草好。

  “整个《报告》在起草和修改过程中,李克强总理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主持召开多次座谈会听取意见。”马志刚提到,《报告》中很多精彩的、有针对性的重大措施,就是总理亲自部署下提出来的。

  “《报告》的起草”

  历经四次重要会议讨论

  《报告》从什么时候开始起草的?完成初稿用了多久?对此,马志刚表示,《报告》起草组成立时间基本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起草组同步成立。“整个《报告》起草,会经过多次重要的程序。”马志刚介绍,《报告》要经过四次重要的会议讨论、审议,分别是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国务院全体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

  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报告》稿,对进一步修改完善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强总理分别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全体会议,研究讨论《报告》稿。同时,李克强总理先后召开了党外人士、专家企业家、教科文卫体以及基层群体代表等座谈会,听取各界对《报告》稿的意见。

  2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国务院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之后,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对《报告》进行进一步修改,按程序提交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

  马志刚告诉记者,除了上四次重要会议讨论,报告稿还印发至各省区市、中央党政军群部门、部分重点企业共140多个单位征求意见。起草组还通过组织或与其他单位共同组织部分院士座谈会、外国专家座谈会等,开展深入调研,从不同方面听取社会各界意见。

  此外,通过“我向总理说句话”征求网民意见,起草组逐条阅读网友建言。结合有关部门的大数据系统分析,起草组了解对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政府工作存在的不足。

  “各方面普遍建议,要把过去的发展成就体现得更充分一些,我们对这些意见进行了反复研究,限于篇幅不可能面面俱到,修改时力求把具有标志性的、社会各界高度认可的反映在《报告》稿中。”他介绍说。

  “《报告》的特点”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

  与往年相比,今年《报告》有哪些不同?马志刚认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同时,本届政府五年任期即将结束。因此,做好工作总结、成绩回顾,对明年工作提出建议部署,显得特别重要。

  他表示,这五年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报告》稿系统梳理了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马志刚介绍,《报告》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报告》稿坚持实事求是。过去几年是不平凡、了不起的几年,我们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总结成就时力求把成绩讲够,综合概括各个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充分肯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新变化、新进展,以提振信心,凝聚力量。

  对于今年的社会热点问题,《报告》中是否进行了回应?马志刚说,《报告》稿在研究部署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提出政府工作建议中,分析形势客观准确,提出任务明确具体。《报告》稿坚持问题导向,对很多重大社会热点《报告》稿都会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作出回应,对人民群众人大代表的普遍关切、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给予回应,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

  在文风方面,马志刚介绍,遵循《报告》文体规范,在表达方式方面力求有所创新,注重体现思想性、前瞻性、可操作性,注重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减少套话、虚话和一般性语言;注重用群众能听得懂的语言,减少专业化的术语,努力增强感染力,让人民群众都能听得懂、记得住,形成共识、引起共鸣。

  记者沙璐 王姝

责编: 陶影
版权所有:《公民与法治》杂志社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